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南京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08 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目的地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引起了旅游研究者和营销者的广泛注意。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作为目的地内部各构成要素投射于外部市场的综合产物,若配置合理,则能对当地旅游业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例如,游客通过广告可以提前获得对旅游目的地的初始印象,再根据自身需求在不同出游地点间比较、选择,由旅途中对吸引物的评价、对接待服务与设施的切实消费等行为不断调整初始印象,进而影响到未来的重游行为、推荐行为。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与游客感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并贯穿于旅游需求产生、消费决策实现直至游后总结反思的全过程,反复诱导游客的相关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引言一、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二)数据来源三、南京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指标体系的建立(一)出有动机指标(二)认知形象指标(三)情感评价指标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评价及结果分析(一)数据准备(二)数据处理(三)因子分析(四)结果分析五、南京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策略六、结语 关键问题:本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三:一是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综合评价模型;二是根据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三是依据评价结果,对南京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策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回顾上世纪70年代初,国外学者幵始聚焦旅游目的地形象(TDL)的研究,至今已走过50余年历程,但这一核心概念仍未定论。

国外学者多是从游客主观感知旅游目的地的角度予以解释的,其研究经历了从认知层面,逐步拓展到情感层面、精神层面,再至行为层面的发展过程。

Hunt率先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于非居住地的印象,并肯定了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开发的重要性,这一说法虽然浅显,但已把目的地形象归于意识流范畴[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论文选题和文献检索阶段(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0日):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论文构思。

2.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阶段(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2月1日):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

3.论文初稿撰写阶段以及中期检查(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18日):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评阅;同时翻译(原版)外文资料及中期检查(要求3000汉字或10000英文印刷符,2022年4月底前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HUNT J D. Im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 Journalof Travel Research, 1975, 13: 1-7. [2]Crompton J L. An Assessment of the Image of Mexico as a VacationDesti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upon the Image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79, 18: 18-23. [3]Tasci, A. D. A, Gartner, W.C., amp;Cavusgil, S. T. Conceptualizationand Operationalization of Destination Image[J]. Journal of Hospitalityamp; Tourism Researeh, 2007, 31: 194-222. [4]GUNN C. Vacation Scape: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M]. Austin: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1972. [5]Kotler P, BarichH. 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Image Management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1, 32(2): 94-104. [6]Gartner , ff. C. Image Formation Process[J]. Communication andChannel Systems in Tourism Marketing, 1993,2(2/3): 191-215. [7]Tapachai, N.,Waryszak,R.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Beneficial Image in Tourism Destination Choice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0,39: 37-44. [8]Baloglu, S. , McCleary, K W.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26): 868-897. [9]Gunn, C. Vacation scape: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2nd ed [M].Austin: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1988. [10]Baloglu, S. Image of variations of Turkey by familiarity index:inform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dimension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1,22: 127-133. [11]Samuel S K, Alastair M M. Change of images of South Korea among foreign tourists after the 2002 FIFA World Cup[J]. Tourism Management,2005, 26: 233-247. [12]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03): 65-71. [13]金卫东.城市形象浅析.城市规划汇刊[J].1995(1): 60-63. [14]邓祝仁.知识经济对旅游促销的新要求[J].旅游学刊,1998,(2):6-8. [15]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81-252. [16]廖卫华.旅游地形象构成与测量方法[J]理论探讨,2005(1) : 140-142. [17]王红国,刘国华.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形成机理[J].理论探讨与实践,2010(2): 98-100. [18]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 [19]祁黄雄,蔡运龙,魏遐.区域旅游形象构建与景观规划--以临海市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3,22(1): 84-88.. [20]张洁,辛建荣,成金华.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目的地现实形象评价系-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 133-135. [21]李玺,叶升,王东.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非结构化测量应用研究--以访澳商务游客形象感知特征为例[J].旅游学刊,2011,26(12): 57-63. [22]何吉. 旅游目的地负面事件对游客行为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16.03:15-18. [23]郭风华,王琨,张建立,等.成都#8220;五朵金花#8221;乡村旅游地形象认知:基于博客游记文本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5,30(4):84-94. [24]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2000,6: 563-568. [25]周志红,肖玲.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19(1): 109-111. [26]梁峰.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无锡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34-38 [27]雷蕾. 花垣县边城镇旅游目的地形象游客感知调查[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18:2-15. [28]杨珍珍.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测量指标构建研究[J]. 城市地理, 2015(10). [29]姚长宏,陈田,刘家明.旅游地形象感知偏差测评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 29-32. [30]乌铁红,张洁,李文杰.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向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地为例[J].旅游学刊,2010, 25(6): 66-72. [31]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以湘西凤凰古城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32]王永明,王美霞,李瑞,等. 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凤凰古城旅游地意象感知研究 [J]. 地理 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1): 64-67, 79. [33]赵刘,程琦.基于网络文本的无锡旅游形象 IPA 模型分析与对策[J].旅游论坛,2017,10(0):1-2. [34]孙丹, 郑四渭. 旅游虚拟社区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基于SEM模型的研究[J]. 旅游论坛, 2017, 10(2):75-8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