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返回抑制背景下的注意与微眼跳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12 08: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其功能有警觉,执行,定向;其中定向功能主要负责在多种感觉输入中挑选特定的信息。定向功能可以是反射性的(reflective)或外源性的(exogenous),也可以是主动的(或内源性,endogenous);涉及朝向目标的头动或眼动的定向称为外显定向(overtorienting),不改变姿势或眼球不需要运动的定向称为内隐定向(covert orienting),二者的核心区别可以总结为“有无肉眼可见的身体表征”;其中,外源性内隐注意定向更有助于反映生物本能与基础认知的神经机制,但也因其较难直接观察而难以深入研究。

对于内隐注意定向存在性的证明,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Posner开发的空间线索实验范式。该行为学实验要求全程保持注视状态(从而满足“内隐”这一前提条件)。并控制线索的有效性(cue validity)来操控定向功能,相对于中性线索(线索不具有指向性)条件,在有效线索的条件下,反应时比中性线索快,称为收益(benefit);而无效线索则使得反应时加长,称为损失(cost)。有效线索带来的收益往往比较小,而无效线索带来的损失却很大。以上效应称为cuing effect。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外源性内隐空间注意为生命体所必然具备的生理-心理机制,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返回抑制”现象更为前沿研究所津津乐道。经典研究范式中均选用反应时作为因变量;但自2003年起,微眼跳这一生物行为指标被引入注意研究,其行为学特征与经典的注意理论出现众多交互,甚至影响到“注意”的真正定义问题。本课题拟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此进行理论探究。

本质上,外源性内隐空间注意属于“非随意注意”范畴,即其发生过程不涉及意识活动。而微眼跳作为生命体的无意识行为,即本能行为,其发生亦不受意识控制。同时,微眼跳的发生直接满足外源性内隐空间注意研究的根本前提条件,即“注视状态”。以非外显的无意识行为代替外显的手动操作反应时记录,可以更好地对内隐注意本身进行现象学探究,并提出理论模型。同时,微眼跳作为本能行为,根据进化心理学观点,其很可能反映了生物体原始的行为目的甚至生存意图,该点可为外源性内隐空间注意的本质及其深层意义提供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文献分析法。

研究步骤:

(一)确定研究选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enry Holt

2. Bernhard Hommel, Craig S. Chapman, Paul Cisek, Heather F. Neyedli,Joo-Hyun Song, Timothy N. Welsh. (2019). No oneknows what attention is. Attention, Perception, amp; Psychophysics (2019)81:2288–2303. https://doi.org/10.3758/s13414-019-01846-w

3. Michael I. Posner. (1980). Orienting of attention. Quarterly Journal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2, 3-2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年3月13日之前,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并在系统中提交;

2. 2024年5月01日之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采集并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英文论文的翻译等任务,并及时填写论文指导记录表;

3. 2024年5月15日之前,在论文系统中,提交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